从名不经传到声名鹊起,从困难企业到省“民企百强”……在“江南诗山”敬亭山东麓,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在“最为为难”的情形下,凭借科研创新这双“隐形的翅膀”,飞过绝望,迎来太阳,终于成功实现了凤凰涅盘、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宣城纺织厂,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见证过宣城纺织辉煌历史的重量级国有企业,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体制弊端,加上历史包袱的重压,使得辉煌一时的企业一度陷入难以自救的尴尬境地。
    在宣城纺织企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 2003年9月17日,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原宣城纺织厂,实施全面改造升级,公司相继完成了产业战略布局,实现了产业链的打造,逐步走上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裕华纺织,犹如一只刚出生的蝶蛹,冲破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厚厚的“茧”,最终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九年磨一剑,出鞘锋芒现。

    改制9年来,公司依托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借助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从一家濒临破产、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稳步走上了起死回生的发展轨道。目前,公司拥有10万纱锭、200台布机设备规模企业,已累计实现产值18亿余元,销售收入17.7亿元,上缴税金上亿元,成为地方重点经济支柱企业和重点纳税户。盘点数据,以2011年度完成指标来看,2011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与改制初的2004年相比增长160%;实现税金1300余万元,比2004年增长136%;社保缴费610余万元,比2004年增长205%,投入技改资金2200余万元, 比2004年增长267%。

    改制未停产  职工不减员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组建后,首先从稳定职工队伍入手,企业实施了不停产改制。当时的企业,设备严重老化,人员臃肿,面对当时恶劣的市场形势和运转十分困难的企业,企业承担了所有的重负和压力,对2200余名下岗职工全部进行妥善安置,没有因重组改制而裁减一员,稳定了人心。
为了使企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司首先从改变原国有企业保守落后的经营理念、人浮于事的陈规陋习、臃肿的组织体制、粗放迟缓的管理流程入手,着重采取了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明确职能、考核绩效、优化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就走出泥潭,摆脱困境,迈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企业组建的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7亿余元,上缴各项税金1229万元,成为宣州区纳税首户企业。

     建组织架构  促制度规范


    改制初期,公司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先后组建了“裕华公司工会委员会”、“中共裕华公司党委”、“共青团裕华公司委员会”。
各级组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载体, 搭建工作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全面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更加体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意愿。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公司对企业管理制度、职能明确、绩效考核、优化分配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刻变革。组织员工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率达到100%,理顺了劳动关系,并为上岗人员办理社会基本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规范了劳动用工管理,切切实实维护了职工的利益。
 
    走技改之路  强发展后劲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公司始终紧紧抓住质量这一“主轴”,坚持走技术和设备创新之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从关键技术创新、先进技术产业化运用、自主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等环节予以突破,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始终把市场需要和企业实际融为一体,重视对生产线上影响质量的 “瓶颈”关口,完成了从纺到织的关键设备的改造,不断提高工序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公司主要生产8 s- 60s规格氨纶包芯纱、针织纱、机织纱、气流纺纱及各种规格弹力布、中高档服装面料等“宛秀”牌产品30余种,主要销往江浙沪、广东以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并与全国知名企业华茂集团、美欣达集团、河南新野公司有良好的合作供求关系,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在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公司依据国家《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实施淘汰落后设备,提高无卷、无接头纱、精梳纱产品的比重,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建设全进口国际先进设备气流纺新车间。 2011年元月起,公司投入资金5000余万,启动建设新纺工场项目,全面淘汰有梭织机,新上10台先进气流纺生产线,配套清钢联一机二线,并条机5套等设备,2012年5月,项目实施完成并投入生产运营。9年来,公司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上亿元。其中:投入新设备资金6000余万元的,旧设备改造资金3000余万元。

    尽企业之责  担和谐之任


    9年来,公司坚持走依靠职工办企业之路,提出了“以亲情办好企业、以和谐发展企业、以制度管理企业”的管理理念。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以真心、关心和爱心的“三心”温暖职工,以关爱凝聚职工,形成了人本关怀思想体系。把职工视为企业的主人,把职工的冷暖常挂心头。公司职能部门招收员工时,优先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及生活困难家庭人员。每年酷暑季节,公司都组织部室管理人员,到车间看望一线工人,发放防暑降温品和药品。针对纺织企业女职工多的特点,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对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女职工,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允许一定的假期,并不影响工资和福利待遇,努力为员工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时刻保持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保持队伍稳定,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
一直以来,公司非常重视全员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新招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投入30余万元,按计划进行全员培训。不仅如此,公司还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参加技术交流、比武和研讨活动,邀请相关专业学校专家教授到企业授课,开展联合办学,以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和组织全公司技能竞赛,增强了员工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意识,杜绝了违章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员工的人身安全生和生产安全,公司自改制成立以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
公司大力倡导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出了“五个和谐”,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企业内部各类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企业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先后开展了“质量管理年”和“安全生产月”、“劳动技能竞赛”、“捐资助学”、“派出学习考察”等活动,并积极参与省、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创建企业广播站,利用公司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不仅使广大职工树立了质量和安全意识,而且沉淀成坚实的企业宗旨文化,有力地保障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在助学帮困等活动中,公司广大职工积极奉献爱心,踊跃捐助,体现了公司员工乐善好助和大公无私的高贵情操。

    善弈者谋势  善谋者求恒


    有效的方法,得力的措施,确保了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2011年,公司累计生产纱8800余吨,布1020万米,实现销售收入2.54亿余元,上缴税金1300余万元,创造了企业组建以来最好业绩。确保了1000余名员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缴纳各项社会基本保险金。如今,“裕华”的名字已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公司喜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安徽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企业”、中国农业银行AA+级信用企业、“安徽省A级纳税信用单位”、“ 安徽省女职工规范化示范单位”、“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市工业企业新成长型20强”、“宣城市就业再就业先进企业”、宣城市“五个好”企业党组织、宣州区“工业十强”、“纳税十强”、“纳税明星”企业等40多项表彰奖励。
    为“裕华”腾飞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司董事长刘国华,也当之无愧地摘取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宣城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宣城市情系国防好企业家”、“宣州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宣州区关心支持工会工作优秀企业主”等一系列桂冠。
眼下,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方案已新鲜出炉,预示着新一轮“活力再造”大幕即将开启。围绕市场需求,公司将配置先进的清梳联、并条、带自动落纱细纱机等设备,逐步淘汰清花、梳棉、并条、精梳、细纱的“A”字头设备。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替代传统生产制造产业,全面实现纺纱无接化、织布无梭化、产品国际化,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将打出“组合拳”: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加强品牌建设,走设计研发,品牌创新之路;创新营销思路,开拓营销网络,扩大销售渠道;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全员素质能力。2013年,公司计划生产纱12000吨,布1000万米,有望实现销售总额3亿元以上,税利1500万元以上。
崭新与超越,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裕华纺织,风正帆举,击水起航,正演绎着华丽蜕变的新传奇……


破 茧 成 蝶 舞 翩 跹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网站导航

M E N U

电话:0563-2710598

手机:18010846729

地址:宣城市水阳江西大道33号浙江商会大厦